我们来认真讨论一下,为什么去掉应用需要安装才能使用的限制一定是个进步。
什么叫做安装?我手边有本《现代汉语词典(第 7 版)》,里面是这么解释的:[动] 按照一定的方法、规格把机器或器材(多指成套的)固定在一定的地方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是一本好书。
你搬了新家,买了一个空调,厂商负责上门安装。师傅提前和你打电话约好了周六早上九点,你早早起来在家中等候。你想起上个周六,是另外一个师傅开着车把装着空调的大纸箱送到了你家。那天你们也约了早上九点,结果师傅下午三点才到,清点完东西差不多三点半了。你很生气,因为你之前买了一张三点四十分的电影票。你正担心今天的这位师傅是不是也不靠谱,九点过五分门铃就愉快地响了起来。师傅进来,看了半天电闸,问了你两个你完全听不懂的关于你家线路的问题。你打了个电话给物业,物业说他们也不不知道,要问装修的。你又打了个电话给装修时候的施工队,工长接过电话和装空调的师傅说了说,似乎给出了答案。接下去的七十分钟你一直坐在沙发上刷抖音,直到师傅喊你说空调装好了,可以试试。于是你拿起遥控器摁了一下,空调吹出了凉风。你很开心,在工单上签了字,对师傅表示感谢,请师傅坐下来喝一杯茶再走。师傅说不用了我还有下一个活。再见,离开。
这大概就是我们在物理世界中安装一个应用的过程吧。
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应用,其实也差不多。拿传统的 Android 手机为例,你点击了下载应用,应用的包裹首先会通过网络送到你的手机上,你的手机会把包裹打开,检查东西是否齐全。这个时候你的手机发现,这个应用要用你的手机做一些事情,获得你的一些信息,甚至花你的一些钱,于是你的手机征求你的同意。你同意之后,你的手机把这个包裹保存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。你的手机还记下来,如果有人想要用这个应用,它是存在这儿了。你的手机大概率还会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新的图标,以显示它的存在,同时也是一个开关,然后你点开这个图标,真正地开始使用这个应用。以上假设应用是免费的。
这些都是我们要去使用一个新服务的成本。「免安装」并不是完全免去了上面的过程,而是减少了其中的步骤,尤其是用户自己的操作,让你觉得轻松。
——你的手机仍然需要下载一个包裹。这个包裹一般比原来更小。这有两种做法,小程序、快应用和 PWA 都需要开发者重新做一个更轻量的版本,而 Instant App 是把原来的大包裹拆分成小包裹,只发一部分。
——你的手机仍然需要保存这个包裹。它也仍然占用你的手机空间,但因为体积很小,所以你也没有感觉。哪怕是没有保存,你的手机也可以随时重新下载,你对此也没有感觉。
——你的手机仍然要问你是不是允许这个东西做这些事情、做那些事情。但多数情况下,不再需要在拿到这个包裹的时候就提前询问你,而是在你开始使用之后,它真的想做这些事情之前,才来询问你。
——如果你喜欢的话,你还是可以在桌面生成一个图标,或者加个星标,方便以后找回来。
这样的结果,是当你说你想用一个东西,你点一下,这个东西就 biu 一下出现了。就像你想换个空调,不再需要经过前面那么复杂的操作,空调就 biu 一下换掉了。
免安装并不是真正免掉了安装,而是免掉了用户所认知的安装成本。大多数手机应用都不是前置收费的,用户要去使用一个新服务要付出的唯一价格就是安装成本。经济学的基本定律告诉我们,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,一个人对这物品的需求量会增加。
哪怕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手机应用都是垃圾,但也有存在着许多既不像微信这么让人离不开,也不是垃圾的应用。他们不能成为高频,也不应该乏人问津。我平均几周骑一次共享单车,从前懒得装应用,赶时间的时候宁可小跑;现在有了微信小程序,直接扫一扫就能开锁,让我一个非用户变成了用户。我昨天在 Google Play 上试玩新游戏,一个 300M 的游戏,点一下马上就能试玩,而不是要下载 300M 后再决定是否保留。降低交易费用可以增加人类福利,应该不需要多解释。
以上单纯是一些关于事物本质的较真,和眼下关于快应用和小程序谁赢谁输的讨论无关。降低交易成本不会改变服务本身的价值,垃圾确实不会因此增值,小程序和快应用都不会提供做好一个产品、服务的捷径。更多人来使用,也不代表更多人能留下来——恰如老道消息在去年小程序推出第二天所写的文章标题一样,许多人关心小程序、快应用,想要的不过是「重新来过」而已——正如关心区块链的并没有很多人真的关心区块链,而是炒币。我也一样讨厌这些在所谓「风口」之上钻营取巧的浮躁情绪,「红利」这个词同样也在我的黑名单内。但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否定更本质的价值链条——正如我也喜欢那些潜心研究区块链真正价值的人。
可能这个话题不是眼下大家讨论快应用时最感兴趣的,但还是想这么写一下。
题图:还是木遥老师最近在轻芒上班的猫。这只不知道是 sin 还是 cos。